当前位置: 首页 > 夏令营基地 >

遵义军事夏令营小兵成长训练基地 遵义军事夏令营小兵成长训练基地地址

发布于:2024-03-02 01:16:02 阅读量:0 分类:夏令营基地 编辑:卜邳夏令营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遵义军事夏令营小兵成长训练基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遵义军事夏令营小兵成长训练基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有军装情节吗?我们儿时最大的梦想?

我想很多人儿时都有当兵的梦想,我也不例外,从小就喜欢军人,崇拜军人,很向往部队的生活。十八岁那年我如愿参军到部队,从一名普通老百姓演变成一名合格的武警战士。在部队的时候每年都会寄一张穿军装的照片给父母看,报平安。我当兵五年,到第五年的时候才第一次休假回家,应家人要求一定要看我穿军装的样子坐在他们面前,还要保持微笑,当时我也只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部队太严肃,把笑容都忘得差不多了 五年服役满期后,部队里除了军功章、荣誉证书、军装、军帽和国防服役章之外,其它物品都要上交,当时刚好遇到换装,旧的警衔、领花不需要上交,新式的才要上缴,所以我就把旧的收藏带回家了。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战友之间感情很深,虽然平时很少联系,但感情一直都在心里。记得离开部队的那一天,我们战友之间相互赠送作训服,把自己身上穿了几年的作训服交换,这是离别时最好的礼物,也是我们彼此之间最珍贵的赠礼。我战友送的作训服我就一直带在身边,十几年了,伴随我走过每个地方,经历了我不同的人生阶段,一直鼓励着我,提醒我再苦再累也要坚强!
绿军装的梦永远不过时,穿上了它,一辈子就很难脱下来了。

遵义军事夏令营小兵成长训练基地 遵义军事夏令营小兵成长训练基地地址

谢谢邀请!

我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对军人有一种很特殊的情感。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部队的军装是‘’六.五‘’式军服。当时在军人中很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很形象地诠释了军装的特点。

先说帽徽,也就是红五星,铝制品,有铁丝穿其中,便于固定在军帽上;领章是红色的平行四边形,材质是平绒的,背面印有‘’部队代号,姓名以及血型‘’;军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解放帽‘’,帽子的里衬是白色的,印有‘’姓名.血型‘’,最有意思的就是洗帽子后晾晒的时候,必须把帽子吹得鼓鼓的,像个圆球,才能用夹子夹在铁丝上晾晒,这也是部队大院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军装则更加干练,干部四个兜,战士两个兜,上衣的左兜里面也印有‘’姓名血型‘’等识别印戳……

在那个年代,军服很威武。地方上的人们都想拥有一件(一套)军服,尤其是年轻人,学生,他们想拥有得到的心情非常迫切,而且也乐此不疲。一旦得到后就成天穿在身上,到处炫耀,不是晚上要睡觉的话,根本就不想脱下来。而部队大院的孩子基本上清一色地都穿着军服,从头上戴的,身上穿的到脚底蹬的全都是军用品,所以当时部队大院的孩子也有一种优越感,而他(她)的身边总有一群地方的孩子围着……

部队大院的生活在给了我们很多优越幸福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的责任感以及严格的生活作风。说老实话,我到现在为止从来没有睡过早床,睡过懒觉。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那个时候,早上起床号一响,我们就得起床,即使还想睡一会,早操的脚步声与‘’一二三四‘’的口号声震耳欲聋,你能睡得着吗?晚上响起了熄灯号,大家都在遵守纪律,你能任性吗?所有的一切都规规矩矩,就这样一直保持到现在。

谢谢我的父母亲!谢谢他们给了我部队大院的生活!也让我懂得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

向军人致以崇高的敬礼!


每个人孩童时期都有梦想,尤其是男孩子梦想长大后,能成为一名解放军叔叔,是最开心崇高的意愿。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时社会上很流行六五式军装。十几岁的孩子,都是想方设法和部队大院,军队干部子弟凑热哄,套近乎,帮他们背书包,代写作业。

有好吃的瓜果,自制的轴承滑板车,先进贡他们。期盼他们开心之时,从他们哪里索要一个黄军帽,一只五角星,一个部队黄色挎包,一件军上衣。

不管是谁,只要搞到其中的一件物品,自己着装在身上的时间,远不如被他人临时试试的时间。

那时一家兄弟几个,大哥们搞到的军上衣,军单帽,白天在外炫耀。晚上,却被小弟们在房间里轮流佩戴,背着挎包,来回量步,过瘾。

真正无法弄到军装的儿童,只有苦苦盯着家长,购买海魂衫,用黄土烧制手枪,用竹枝编成伪装帽,用柳枝编成武装带,用竹筒制作望远镜,用铁丝链扣制作手枪,用火柴头子当子弹,用橡皮筋牵引顶杆击发,有声手枪在好人与坏人游戏中,被“司令”运用的游刃有余。

不过,哪时,谁佩带一个黄军帽,衣着一件黄军装,是可以连任“司令”的。

有幸的是,儿童梦想,在十八岁成年后,梦想成真,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参军入伍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愿望,“绿军装的梦”伴随我整个青少年...!

七四年高中毕业,我和同学们积极报名参军,每当回想起那段时光心情特别的舒畅...!每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几个同学就蹦蹦跳跳的来到公社武装部大院,一会给征兵办的领导打开水,一会帮接兵部队的同志抄写资料...!一会又向接兵首长了解部队生活,甭提我们的心情有多高兴了,连晚上睡觉做梦都是部队生活...!

后来由于受名额限制,我和另外一个同学“水中捞月”一场空 ,看到别的几位同学穿上崭新的绿军装 ,即将步入军营大门,别提我当时的心情有多糟糕 啦...半年多我的心情就没有转变过来...!

转眼之间,七五年冬季征兵工作开始啦,我决心一定要把握好这次机会,绝对不能错过,我积极给人武部领导表示我入伍参军的愿望,我同时又给接兵首长写决心书...!

我终于圆了参军梦,光荣的加入了人民海军的序列!实现了我人生第一个最大的愿望,这也是我人生的第一转折点,从战士到班长,从班长成长一名航海长,又从航海长晋升为副舰长...舰长!我的每一步成长都是人民军队这所大学校里培养教育的结果...!

历史上有没有上海籍的知名军事将领?

历史上有没有上海籍的知名军事将领?肯定是的,开国将军中就有3位是上海人。

1932年钱信忠从李默庵部投奔红军,到陂孝北红军医院工作,1935年加入党。曾任红25军医院院长,红15军团卫生部部长,八路军129师军医处长(后称卫生部长),野战卫生部部长兼政委,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部长,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第二野战军卫生部部长等职。曾为程子华、徐海东等治伤。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军区卫生部部长,1951年赴苏留学,获医学副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卫生部部长、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38年7月,孙俊人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大学本科毕业后,到延安陕北公学高级班学习,同年入党。曾任延安军委三局通信材料厂副厂长、厂长,延安军委三局技术研究室主任,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总参通信部科技处处长,总参通信兵部副主任兼科技部部长,国防科委第10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1956年7月调回总参通信部,参与研究制订电子等科目的发展规划的后期工作,负责具体的组织工作。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

1932年徐立行参加淞沪抗战,曾任19路军连长。1937年参加武汉新四军军部筹备处工作。1938年入党。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前方司令部训练股股长、参谋训练队队长、秘书,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秘书主任,军事学院高干队学员兼第一区队区队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参谋处处长,皖西军区副参谋长,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教育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教育长,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副院长,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六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上海籍的开国将军不多,但在新中国人民军队建设中,却涌现出了不少知名高级将领,今天介绍几位,他们是:

△沈金龙,上海南汇人,海军上将军衔。1956年10月出生,历任旅顺保障基地司令员,大连舰艇学院院长、海军指挥学院院长、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南海舰队司令员等职,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

△张定发,上海吴淞人,海军上将军街,1943年12月生,1960年7月入伍,曾在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班进修。历任北海舰队参谋长、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海军司令员。

△熊光楷,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西省南昌。解放军上将军衔,1939年出生,1956年入伍,毕业于解放军外语专科学校;军事学院高级系速成班。历任总参某局副局长、总参某部副部长、部长、总参谋长助理、副总参谋长等职。

△郑和,上海市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58年11月出生,毕业于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战役战术专业,历任陆军第31集团军参谋长、原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原总参军训部部长、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部长等职,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长。



还有一些上海籍的中将、少将,就不一一介绍了,欢迎友友们补充。

上海人做做生意丶经经商丶搞搞经济建设等还是很牛逼的,打仗丶玩命丶真刀真枪上海人还真不是很突出,战争年代上海有过血性将军吗?足球场上丶场下上海的范大将军倒是牛逼哄哄!

1944年2月25日,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74军军长王耀武,因功擢升新组建的第24集团军总司令,这就意味着第74军军长的宝座出缺。正在贵州遵义地区(师管区)训练新兵的副军长李天霞闻讯,立即从后方赶往前线军部所在地湖南邵阳,在他看来,接掌这个王牌军军长之职的人选,非他莫属。

李天霞,黄埔三期毕业生,民国时期的江苏宝山人氏,放到今天就是妥妥的上海市区户口。李天霞自幼家境殷实,年轻轻轻就喜欢上了按摩足疗大保健等项目,最爱去的就是虹口区的日本按摩院,属于黄埔军校中最早一批“奋起抗日”的学员。黄埔建校时的1924年,18岁的李天霞已经在上海的北四川路、海宁路一带小有名气,无非就是挥金如土,敢结三教九流。

在体育老师的引导下,李天霞逐渐有了进步思想,1925年4月与毛邦初、方先觉等几十名青年共同前往广州,就读黄埔军校第三期。北伐战后,李天霞已升任第3师少校营长,驻军上海曹家渡,但之后仕途一直不顺,干了将近四年的中校团副也没有转正,直到担任保定编练处中校团副期间,终于撞见了“贵人”王耀武。时王耀武奉命执掌新组建的补充第一旅,而该旅官兵基本出自保定陆军编练处(处长钱大钧)。

为了拉拢李天霞从而搭上钱大均这条线,王耀武保举李天霞出任补一旅第三团上校团长,从此王李二人搭起了班子。1936年补一旅扩编为第51师,李天霞水涨船高成为该师少将副师长,淞沪会战爆发后第51师和58师合组第74军,李天霞以51师少将副师长兼153旅旅长,手下两个团长分别是张灵甫和邱维达,因此可以说,李天霞确实是王耀武军事集团早期的二号人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遵义军事夏令营小兵成长训练基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遵义军事夏令营小兵成长训练基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